最近3个月,南沙金融业界频频迎来“大动作”:
备受瞩目的中金支付总部从北京迁入南沙,广州互联网支付牌照数量+1;
汇丰集团全球最大培训基地正式启用,为南沙金融人才培训增加专业物理载体;
中信金租向南沙项目公司直接发放外币融资首期资金,广东首笔金融租赁公司外币直接借款业务成功落地;
中银集团保险有限公司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成功签署协议,跨境医疗直付服务落地;
全国首个期货金融业全要素产业园——南沙期货产业园在广州市南沙明珠湾起步区横沥岛尖成型,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的金融新地标开园在即……
自今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的意见》(以下简称“南沙金融30条”)以来,南沙金融业发展再度迎来黄金期。从持牌金融机构的密集落地,到金融业务模式的持续突破,再到特色金融服务体系的日益完善,南沙正积极探索粤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开展跨境金融创新与交流,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
而当“南沙金融30条”落地满三个月后,金融港高质量发展再迎强劲动能。8月13日,广州南沙“金融30条”专项政策宣讲暨金融开放与创新发展大会将在南沙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次大会由广州南沙开发区管委会联合省委金融办、国家金融管理部门驻粤机构、市委金融办共同举办,旨在全面解读政策落地举措,助力南沙面向世界招商引资、招才引智。
金融要素跨境集聚:从“单点突破”到“生态成势”
灵山岛尖,明珠湾畔,南沙现代金融集聚区的画卷正徐徐展开。“南沙金融30条”发布以来,这片沃土更展现出强大的磁吸效应,不断吸引着全球优质金融资源在此扎根生长。
政策发布后,一家金融总部的搬迁成为金融圈的热门话题:中金支付有限公司将总部从北京西城区迁至广州南沙区,搬入南沙明珠湾起步区灵山岛尖利通金融中心。伴随中金支付的“迁入”,广州再添1块支付牌照,也为广州国资体系填补了第三方支付领域的空白。
这绝非偶然。近年来,南沙金融资源集聚效应显著,全国行业前三的华泰期货、广州首家券商资管子公司万联资管等17家持牌法人金融机构纷纷落地南沙,占全市持牌法人金融机构总量超1/4。全国首家混合所有制交易所——广州期货交易所也落地南沙,上市三大业务品种交易量达25万亿元,为粤港澳大湾区期货市场绿色转型、加速建设国际金融枢纽注入全新动能。
为进一步完善期货产业链生态,南沙正加快建设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的期货产业园。该产业园将重点招引期货经纪、风险管理、清算结算等产业链相关主体,未来有望形成集交易、清算、信息、服务于一体的期货产业集群,为南沙乃至整个大湾区的期货市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除了加速建设产业园区,南沙也在积极丰富金融人才培训物理载体。今年6月,汇丰全球培训中心在南沙正式投入使用。这是汇丰在全球最大的培训中心,也是外资银行中率先在内地设立的面向全球的培训中心。该中心的启用,不仅为南沙带来了先进的金融培训理念和技术,更成为吸引国际金融人才、促进国际金融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特色金融跨境破题:从“政策试点”到“遍地开花”
2024年7月24日,一个特殊的文件——《企业(项目)融资气候友好评价规范》(DB4401/T265—2024)(以下简称“《规范》”)正式实施。这是全国首套“穗港澳”三地机构参与制定的气候投融资地方标准,是广州市南沙区以应对气候变化为主题,携手港澳面向世界、融入世界的重要举措。
随后,南沙融资租赁企业广东能源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及广州越秀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根据《规范》分别公开发行两个“全国首单”共计13亿元的绿色债券,服务于气候友好型企业项目。该批债券募集资金预计可实现年节能总量约710万吨,年二氧化碳总减排量约1500吨。
近年来,南沙绿色金融已领跑全国:发行全国首单“碳中和”绿色债券、粤港澳大湾区首单可持续发展债券,到绿色信贷余额年均增速超40%;发行首单红树林低碳转型挂钩公司债券8.4亿元,预计推动红树林营造与修复面积40万平方米以上。随着“南沙金融30条”点名发展特色金融服务,绿色金融发展更加如鱼得水。
以绿色金融为代表,南沙也在乘政策东风加快构建特色金融服务体系。“南沙金融30条”出台后,多家金融机构便抢抓机遇,在多项跨境特色金融业务方面创下“首单”:
在跨境贸易方面,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成功为区内某大型国际贸易企业量身定制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业务方案,借助数字化手段实现交易信息的快速核实与资金的高效拨付,成功办理新政项下首笔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业务;
在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方面,建行广东自贸试验区分行成功为区内港资企业寰越创新技术(广州)有限公司办理首笔外商投资企业人民币资本金直接入账业务,标志着“境外资本金-境内账户”直通模式正式落地。
民生金融跨境破壁:从“规则衔接”到“共享湾区”
“在南沙医院看完病,不用自己先垫钱,保险公司直接和医院结算,就像在香港看病一样方便。”这种跨境医疗直付服务,正在南沙成为现实。日前,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与中银集团保险有限公司成功签署《保险直付服务合作协议》,正式推出面向大湾区居民的跨境医疗“免垫付、零现金”直付服务。
民生领域的跨境金融创新,最能体现湾区融合的温度。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进程加速,“北上就医”日益普遍。而跨境直付创新“保险+医疗”融合服务模式,有效解决湾区居民跨境就医时长期面临的“先垫付、后理赔”带来的资金压力与流程繁琐问题。这次合作也是南沙区内公立三甲医院与港澳保险机构在跨境医疗直付领域的首次直接对接,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这也是南沙区贯彻落实“南沙金融30条”,提升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服务便利化水平的重要实践成果。“南沙金融30条”提出,加强社会民生领域金融服务,支持打造城市高质量发展标杆;同时推进粤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包括构建便利开展跨境保险业务的交易规则。
南沙开发区国资局表示,未来将持续发挥引导与支持作用,积极推动区内金融机构与医疗资源深化协同,加速促进优质资源跨境融合对接,致力打造大湾区保险服务便利化标杆,让更多湾区居民共享大湾区优质医疗发展成果。
而便利化的背后,是规则衔接的深度探索。近年来,广州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金融合作专项工作组、广州南沙粤澳发展促进会相继成立,为粤港金融合作、政策试点争取等建立良好沟通渠道。南沙联合香港成功落地粤港澳大湾区首个“香港+保税港区”飞机跨境转租赁项目、全国首单船舶租赁资产跨境保理业务、全国首单美元结算的跨境船舶租赁资产交易等多项飞机船舶跨境交易创新业务,实现飞机船舶资产的国际化流通。
从资本到民生,从制度到体验,南沙跨境金融的创新实践,正悄然改写着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版图。而在即将举办的大会上,这些来自一线的探索将被深度解码——它们不仅是“南沙金融30条”落地的成绩单,更是中国金融走向“制度型”开放的鲜活样本。
南方+记者 李心迪
网上配资账号,股票低息配资,汇巨摘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